欧美精品成人久久久久站长工具,久久国产精品系列,激情视频二区,国产精品理论片,成人播放视频,国产乱肉妇乱免费,波多野吉衣亚洲

當前位置:首頁 >> 農資新聞 >> 2025年小麥秋冬種技術意見

2025年小麥秋冬種技術意見

編輯:宇博  發(fā)布時間:2025/9/18  瀏覽次數(shù):54  信息分類:農資代理

“秋分”將至,麥播在即。當前主產區(qū)氣溫接近常年略高,降水較為充沛、土壤底墑較足,前茬作物生育進程正常、可以及時收獲騰茬,總體利于小麥適期適墑播種。氣象部門預計,10月黃淮海等主產區(qū)天氣不確定性大,部分地區(qū)降水偏少,可能出現(xiàn)階段性干旱,對小麥播種出苗帶來不利影響。各地要緊緊圍繞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,把提高整地播種質量放在突出位置,推進落實秸稈還田、深翻深耕、精細整地、種子包衣、鎮(zhèn)壓保墑“五大”措施,強化適期、適墑、適深、適量、適機“五適”播種,因地制宜推廣微噴灌、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,著力實現(xiàn)一播全苗,抓好冬前田管、病蟲防控、防災減災,確保壯苗越冬,夯實明年豐收基礎。

一、黃淮海麥區(qū)

(一)優(yōu)選良種。引導科學選種。依據(jù)當?shù)厣a條件、種植制度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需求、病蟲害發(fā)生等情況,結合品種對比試驗示范結果,引導農戶選用優(yōu)良品種,加大高產抗逆小麥新品種推廣力度。抓好種子處理。大力推行統(tǒng)一供種服務,科學引導落實種子包衣、藥劑拌種,有效防治或減輕小麥莖基腐病、根腐病、紋枯病等病害及苗期地下害蟲為害。

(二)精細整地。堅持實施秸稈還田,以“碎、深、細、平、實”為標準,推廣利用大型農機,配套運用耕旋耙壓整地技術,突出抓好深耕鎮(zhèn)壓技術落實。深耕整地。對秸稈還田地塊,要針對秸稈粉碎不細、拋撒不勻、小麥出苗率不高等問題,大力推行深耕整地,做到前茬作物秸稈切碎、撒勻、埋深、壓實。深耕每隔2—3年實施一次,其他年份可采用旋耕或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播種技術。耙耢鎮(zhèn)壓。連年旋耕易造成麥田土壤疏松、透風跑墑,要及時耙平鎮(zhèn)壓,緊實土壤、壓碎土塊,確保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,促進根系生長和下扎,提高小麥抗旱抗凍能力。

(三)精適播種。堅持適期、適量、適墑、適機、適深的“五適”播種原則,綜合運用小麥寬幅精播、規(guī)范化播種、播后鎮(zhèn)壓等技術。適期播種。適播期應滿足冬前0℃以上積溫570—650℃,即日平均氣溫16—18℃時播種為宜。如晚于適宜播種期播種,要注意適當加大播量,做到播量與播期相匹配。適量播種。在適期播種條件下,分蘗成穗率低的品種,每畝適宜基本苗為水澆地15萬—18萬、旱地19萬—25萬;分蘗成穗率高的,每畝水澆地13萬—16萬、旱地16萬—21萬。晚于適播期的,每晚播2天,每畝增加基本苗1萬—2萬。適墑播種。小麥播種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5%左右。各地要密切關注墑情變化,播種前墑情不足的田塊,要提前澆水造墑;墑情飽和地塊要及時開溝散墑。適深機播。水澆地要大力推廣小麥寬幅精播技術,苗帶寬度7—10厘米,播深3—5厘米,播種機行進速度以每小時5公里為宜。旱地可推廣采用智能耙播一體機15厘米或12.5厘米等行距機播方式,播深4厘米左右。播后鎮(zhèn)壓。選用帶鎮(zhèn)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,在小麥播種時隨種隨壓。對于秸稈還田地塊,建議在小麥播種后采用專門的鎮(zhèn)壓器鎮(zhèn)壓1—2遍,促進根系下扎,增強小麥抗旱能力。

(四)科學施肥。在秸稈還田的基礎上,堅持“有機與無機、大量與中微量、底肥與追肥”合理配施的原則,因地制宜推廣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。合理配肥。一般高產地塊每畝施用純氮12—14公斤、五氧化二磷6—8公斤、氧化鉀5—8公斤,氮肥50%底施、50%拔節(jié)期追施,磷鉀肥底施為主,高產田可推廣基施與拔節(jié)期適量追施結合。施足基肥。要結合整地施足基肥,在推行秸稈還田的基礎上,磷鉀肥底施,氮肥50%底施。有條件地區(qū)可增施有機肥,一般畝施優(yōu)質農家肥3000—40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200公斤,提高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。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塊,要注意補施鋅肥、硼肥等。

(五)冬季田管。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勻的基礎上,促根增蘗、促弱控旺、培育壯苗,保苗越冬。查苗補種,促進苗全。及時檢查出苗情況,對缺苗斷壟嚴重的地塊及時補種補苗。補苗地塊可于小麥三葉期后疏密補缺,進行帶水移栽,栽植深度以“上不埋心,下不露節(jié)”為宜。因地制宜,分類管理。對于整地質量差、地表坷垃多、秸稈還田量較大的麥田,可在冬前澆水或降雨前進行1—2次鎮(zhèn)壓,使根系和土壤緊實結合,以利提墑保墑。對于冬前旺長麥田,可視苗情長勢采用鎮(zhèn)壓器鎮(zhèn)壓2—3次,防透風、防凍害。適時化學除草,防控病蟲害。小麥3葉后大部分雜草出土,是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,要選擇對路藥劑,適時開展化學除草,嚴格按照農藥標簽上的推薦劑量施用。因苗澆好越冬水,防止冬春凍害。越冬水能防止小麥凍害死苗,確保小麥越冬,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,做到冬水春用、春旱早防。對墑情較差、懸根苗麥田,以及耕種粗放、坷垃較多及秸稈還田的地塊,要適時澆好越冬水,澆水后注意及時劃鋤,破除土壤板結。

二、長江中下游麥區(qū)

(一)優(yōu)選良種。按照市場化導向、區(qū)域化布局、規(guī);N植、標準化生產和周年高產高效的生產要求,合理規(guī)劃優(yōu)質專用小麥品種的適宜種植區(qū)域,重點推廣抗?jié)、抗倒、抗病性強(主要是抗赤霉病、白粉病、紋枯。、黑胚率低、抗穗發(fā)芽、商品性好的優(yōu)質高產中筋、弱筋小麥品種,部分地區(qū)可選用優(yōu)質強筋小麥品種。有條件的地區(qū)可適度發(fā)展糯小麥、黑小麥等特色小麥,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。引導做好小麥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,有效防治或減輕小麥條銹病、紋枯病、莖基腐病等病害與土傳病害發(fā)生,控制地下害蟲為害。

(二)精細整地。對秸稈全量還田地區(qū),堅持秸稈高質量還田與高質量整地播種協(xié)同提升,根據(jù)墑情和茬口選擇適宜的耕作播種方式,提高播種質量。提高秸稈粉碎質量。水稻收獲機械要普及加裝切碎、勻鋪裝置。碎草長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、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,稻草勻鋪不到位需人工輔助撒勻;對稻草切碎長度過長或水稻收獲時留茬高度過高的,應及時采用專用秸稈粉碎機進行粉碎,粉碎機要勻速行駛,切刀要貼近地面,確保留茬及秸稈粉碎完全、分布均勻。提高整地質量。秸稈耕翻或深旋還田后,及時機耙或旋耕細整,使土壤細碎,消滅坷垃,實現(xiàn)上松下實,防止因耕層土壤懸松造成小麥播種過深。采用秸稈深旋還田方式的,要控制機械行進速度,推廣應用265旋刀,爭取旋耕深度達到15厘米,確保不低于12厘米,切實提高秸稈還田與整地質量。

(三)“五適”精播。堅持適期、適量、適墑、適機、適深播種。適期播種。長江中游北部地區(qū)適宜播期為10月20日至30日,南部為10月25日至11月5日,長江下游地區(qū)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。稻茬麥區(qū)水稻田要開好排水溝、注意控制好上水時間,及時斷水為小麥高質量播種創(chuàng)造墑情條件。適量播種。畝基本苗控制在15萬—18萬,高產田控制在12萬—15萬;搶墑早播,應降低播量;遲播地塊要適當增加播種量,每晚播1天增加0.5萬基本苗,不超過預期穗數(shù)的80%。分蘗力強、成穗率高的品種和整地質量好、墑情足、播種期早的地塊適當降低播量,反之適當增加播量。適墑播種。小麥播種時耕層的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0%—80%,土壤“抓土成團、輕丟即散”是小麥播種的墑情。稻茬麥區(qū)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做好秋播期間遭遇連陰雨的應對預案,立足于抗災播種。適機播種。對水稻收獲較早、墑情適宜、土壤適耕狀態(tài)好的麥田,在秸稈深翻或深旋還田后可選用小麥精播機、寬幅條播機等進行播種,行距20—25厘米,播深2—3厘米;播種時隨種隨壓,未帶鎮(zhèn)壓裝置或鎮(zhèn)壓不實的田塊要在小麥播種后及時鎮(zhèn)壓。土壤過濕地塊應采用新改進的帶狀條播機等播種,防止排種口堵塞。適深播種。稻茬小麥播深以2—3厘米為宜,旱茬小麥播深以3—4厘米為宜,土壤偏旱時略深、過濕時略淺。

(四)科學施肥。在增施有機肥、提升地力基礎上,進一步推廣配方施肥、高效施肥、精準施肥、機械施肥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。畝產500公斤左右的中筋和強筋小麥,畝施純氮14—16公斤,基苗肥占60%、拔節(jié)孕穗肥占40%。根據(jù)土壤基礎地力水平,氮磷鉀配比1:(0.4—0.6):(0.4—0.6),磷鉀肥以基肥、拔節(jié)肥5:5為宜。秸稈還田量大的尤其要注意施足基肥,基肥不足的要早施苗肥,基苗肥應達到總施肥量的60%左右。可有序推介緩控肥、生物有機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配合施用。

(五)綠色防控。要進一步優(yōu)化農藥品類、施用方式與時期,播后芽前墑情適宜時,封殺化除;越冬前對播種時未封閉化除或效果不理想、雜草較多田塊,及時根據(jù)草相進行噴藥化除,避開寒潮來臨前用藥,防止凍害的發(fā)生。采用無人機等新型噴藥機械機具時,應注意機型與劑型匹配,降低農藥使用成本,提高噴藥均勻度和農藥使用效率。

(六)開好“三溝”。小麥播后適時機械開溝,縱溝深25—30厘米、腰溝深30—35厘米、田頭溝深35—45厘米,溝寬20厘米左右,畦面寬3—5米。確保內外三溝相通,實現(xiàn)排灌通暢、降漬防旱。開溝時注意均勻拋撒溝泥、覆蓋麥壟、減少露籽、防凍保苗。

(七)冬前管理。根據(jù)田間長勢及時查漏補缺。抓好因苗分類管理,施好壯蘗肥,促弱轉壯,促平衡生長,施肥量占一生總施肥量的10%左右;旺長麥田根據(jù)苗情適時化控,墑情適宜時根據(jù)苗情適度鎮(zhèn)壓,控旺促壯、防凍防倒。根據(jù)田間草情開展化除,適時防治莖基腐病、蚜蟲等病蟲害。及時補開溝系,清溝理墑,根據(jù)天氣情況及時降漬防旱。做好防凍預案,凍害發(fā)生后及時補救。

三、西南麥區(qū)

(一)耕地培肥。對于水稻小麥輪作田,在水稻灌漿后期及時排水晾田,盡量避免機械對土壤碾壓。優(yōu)先選擇半喂入式聯(lián)合收割機,并加裝秸稈切碎分散裝置。如果采用無秸稈粉碎裝置的全喂入式聯(lián)合收割機,建議高留茬收獲,并于小麥播種前開展一次滅茬粉碎作業(yè),再進行免耕帶旋播種。排水不暢的田塊,在水稻收獲后立即開溝,做到溝溝相通,大限度瀝干漬水。對于旱地玉米小麥輪作田,可在前茬收獲后適時開展滅茬粉碎作業(yè),根據(jù)不同墑情選擇相應整地播種方式。

(二)優(yōu)選良種。考慮本地氣候生態(tài)和小麥生產面臨的障礙因素,圍繞產業(yè)和市場需求,優(yōu)化品種布局,突出主導品種。選用抗病抗逆高產品種。選用抗病性強高產穩(wěn)產品種,并綜合考慮品種的耐低溫冷害和抗穗發(fā)芽的能力。選用優(yōu)質專用品種。因地制宜選用市場需求大、抗病穩(wěn)產的優(yōu)質專用品種(如膨化品種、釀酒曲麥品種),積極推進訂單種植,提高專用糧生產基地建設質量和原糧專用品質。做好種子處理。播種前做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,防治或減輕地下害蟲、根部病害、前期銹病、蚜蟲等。

(三)用好機具。稻茬田塊土壤濕度大、質地黏重,盡量采取免耕播種,避免旋耕帶來的漬害僵苗、弱苗、低產、低效等問題。優(yōu)先采用免耕帶旋播種技術,簡化耕整播種程序,以達到適期播種、提高播種質量、節(jié)約成本的目的。對田面破壞嚴重的地塊,可先用淺旋機械旋耕耙平,再進行免耕帶旋播種。對于缺乏大型播種機的小農戶,可采用半人力播種機進行“露播”,播種后覆蓋稻草。對于坡度較緩、地塊面積較大的旱地,可在玉米秸稈粉碎后采用免耕方式播種,提高播種質量和保墑抗旱能力。積極推廣封閉除草,減少苗期化除造成的藥害影響。

(四)精適播種。適期播種。西南麥區(qū)冬暖春早,倒春寒、冬干春旱等災害發(fā)生頻繁,過早播種易遭低溫凍害,過遲播種易受干旱影響,播種以滿足小麥萌發(fā)出苗的日均溫14—15℃為宜。春性較弱、熟期偏晚的品種可以適當提前,而春性強、熟期短的品種則適當延遲。適量播種。播種量要以適宜的目標基本苗為依據(jù),再根據(jù)種子質量、籽粒大小、整地播種質量、土壤肥力等因素進行測算。生產實踐表明,發(fā)芽率在85%以上的正常種子,畝基本苗為15萬—20萬、高不超過25萬,畝播量應控制在12—15公斤。適量施肥。稻茬麥田土壤肥力總體較高,全生育期的純氮用量每畝以10—12公斤為宜。氮磷鉀配比1:0.5:0.5為宜。氮肥分配以底肥60%、拔節(jié)追肥40%為宜,磷鉀肥全部基施。地力較高的稻茬麥田可適當減量,地力較差的旱地麥田可適當增施。適法機播。稻茬小麥盡量采取免耕播種,旱地小麥播種方式根據(jù)土壤墑情和秸稈處理模式綜合考慮。若土壤墑情過濕或過干,可先進行滅茬處理,再進行免耕帶旋播種,既能提高播種質量,也利于保墑抗旱。

(五)冬前管理。播后開溝。對地勢低洼、易產生漬害的田塊,要開好排水溝,按5—10米幅寬開廂溝,并配合開好圍溝,利于排水、減輕濕害。冬前化除。播種后立即進行封閉除草,遲不要超過三天,否則影響出苗。苗期存在雜草滋生嚴重的麥田,要在12月中旬之前開展化學除草,并注意防止藥害發(fā)生。查漏補缺。播種7天后,及時檢查出苗狀況。若出現(xiàn)漏播或因種子質量等造成基本苗降低的情況,及時進行補種。防病治蟲。密切注意苗期病蟲害,選擇適宜藥劑進行防治;對條銹病感染地塊,及時拔除或噴藥處理。促弱控旺。底肥不足會導致苗期出現(xiàn)黃苗、弱苗,宜適時追施肥促生長,如出現(xiàn)旺長適時化控。

四、西北麥區(qū)

(一)優(yōu)選良種。選好區(qū)域適宜的主栽和主推品種。新疆和甘肅中東部海拔1500米以上的麥區(qū),盡可能選用冬性品種,嚴格劃定半冬性品種種植區(qū)域。擴大優(yōu)質小麥播種面積,發(fā)展優(yōu)質專用小麥和功能性面粉小麥,提高經濟效益。在合理選擇抗病或耐病品種的基礎上,以區(qū)域常發(fā)的主要病蟲害為對象選擇種衣劑,規(guī)范種子包衣或拌種流程,控制源頭、壓低基數(shù),杜絕白籽下地。

(二)精細整地。秸稈還田整地。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、立土曬垡,納雨蓄墑、熟化土壤。播前1—2周,旋耕整平土壤等待播種。堅持實施秸稈還田,通過打稈、深翻或深松、旋耕等整地技術,提高整地質量。對秸稈還田地塊,要圍繞秸稈粉碎質量和還田質量不高等問題,通過深翻和旋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整地,做到前茬作物秸稈切碎(<5厘米)、撒勻、埋深、壓實。提高還田作業(yè)質量。大力推廣隔年深翻或深松技術,打破犁底層,促進小麥扎根生長。夏茬田先深耕滅茬、立土曬垡,播前再進行一次旋耕和平土作。秋茬田要隨收隨耕,以便及時播種。條銹病越夏區(qū)播前需滅除自生苗。

(三)精適播種。大面積示范推廣寬幅精播、寬幅溝播和寬幅帶狀播種及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,采取復式作業(yè),降低整地播種生產成本。適期播種。一般日均溫穩(wěn)定下降至16℃時為適播期。甘肅和新疆熱量欠缺區(qū),播期宜早不宜遲、適期不等墑。秋播若連陰雨推遲播種,播期每延遲1天,畝播量應增加0.5斤左右。適深播種。耕層墑情較好時,播深以3—5厘米為宜;若0—5厘米表墑較差、播深可適當加深到5—6厘米,或采取深種淺蓋、等雨播種等抗旱播種法;秸稈還田地塊,強調播后鎮(zhèn)壓。適量播種。遵循“以田定產、以產定穗,以穗定苗,以苗定籽”的四定原則確定各地適宜播種量,并隨播期早遲、耕地質量好壞、機械作業(yè)方式等適度調整。

(四)科學施肥。適度調整肥料養(yǎng)分結構,堅持穩(wěn)氮,增加磷肥、鉀肥和微肥施用量。一般畝施有機肥2000—30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150—250公斤,畝施純氮10—14公斤、五氧化二磷8—10公斤、氧化鉀6—8公斤,可根據(jù)前茬施肥和養(yǎng)分平衡狀況、土壤性質、氣候狀況等,酌情增減。對秸稈還田地塊,宜增施有機肥,磷肥一次性深施作基肥,提高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。對旱地不宜結合灌水追肥,可將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入,也可將全部有機肥和磷肥、70%氮肥結合播種作基肥施入。

(五)病蟲害防控。結合整地施肥,選用適宜的藥劑防治蠐螬、金針蟲等地下害蟲。出苗后雜草嚴重的麥田,依據(jù)雜草種類,在冬前選用適宜的化學除草劑均勻噴灑進行防除。冬前要重點防治條銹病,堅持“帶藥偵查、發(fā)現(xiàn)一點、控制一片”原則,減少發(fā)病中心、控制病害蔓延。

(六)冬季田管。對播后遇雨地塊,要及時破除板結,出現(xiàn)缺苗斷壟的要查苗補漏,及時補苗。對缺肥造成弱苗田塊,冬前要及時追肥。對冬前地表龜裂的,要及時通過耙耱或鎮(zhèn)壓等方法彌補裂縫實現(xiàn)防凍保墑。對旺苗田塊,要控制水肥,冬前采取斷根、鎮(zhèn)壓、化控等措施促下控上,在控旺的同時預防低溫凍害。冬春加強麥田防護,禁止冬季放牧啃青。

(來源:全國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(yè)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)

火爆農資招商網官方微信
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!

提示:留言后企業(yè)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(lián)系!

  • *姓名:
  • *聯(lián)系電話:
  • *留言內容:
  • *驗證碼:

溫馨提醒:找產品,多留言,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!為保障您的利益,建議先考察,再合作!

【加入收藏】 文章標簽:小麥
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冊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火爆農資招商網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版權所有 www.scpuchan.com-火爆農資招商網 Copy Right©2009-2025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045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豫B2-20100047
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,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,請雙方謹慎交易,以確保您的權益
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(fā)布欺騙性產品信息